一级黃片刺激髙潮在线播放,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,中文字幕第14页,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国产

    • <small id="uvret"><menu id="uvret"></menu></small>
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(模板5篇)

        格式:DOC 上傳日期:2023-04-03 15:30:52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(模板5篇)
        時間:2023-04-03 15:30:52     小編:zdfb

       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,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,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。范文怎么寫才能發(fā)揮它最大的作用呢?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(yōu)秀的范文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。
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一

        進一步認識中括號,會用含有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問題反饋

        1.漫談自學收獲:同學們,課前我們已經觀看了有關中括號的視頻,說說,你都有哪些收獲?

        (交流要點:有中括號的算式的計算順序。)

        2.預習單中的問題交流。

        訂正錯題。這道題為什么錯了?應該怎樣改正?

        看來同學們學得很不錯。

        二、疑難突破

        那,在自學過程中,你還有哪些疑問?(引導學生提問)

        師問:有了小括號,為什么還要引入中括號?也就是中括號到底用在哪兒?是否是只計算來用?

        當然不是了,很多時候,咱們學習的運算是為了解決問題服務的,那這節(jié)課,咱們就來體驗一下,如何用含有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問題。板書課題:中括號

        三、合作提升

        1. 出示情境:面包8元/包,蛋黃派12元/包,巧克力的單價是面包與蛋黃派單價和的2倍。

       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?(巧克力的單價是多少?)怎樣列算式?(出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)

        小明帶了80元,根據這個信息,你又能提出什么問題?

        (可以買多少盒巧克力?)

        2. 那個問題怎樣解決?請你列出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。(將學生的做法寫在小板上,貼出來。分步正確的,綜合錯誤的,綜合正確的三種)

        3. 交流

        誰來說說你每步求的是什么?

        辨析

        80÷ (8+12)×2

        80÷[(8+12)×2 ]

        哪一種是正確的?為什么?

        是呀,第一種算式只套了一個小括號,這里要先算小括號里的,再應該先算除法,再算乘法,而我們應該先算乘再算除,這里已經有了一個小括號了,再不能套小括號,那樣就亂了,為了避免混亂,所以就用一個中括號。

        是呀,在已經有了小括號的式子里,當再次需要改變運算順序時,這時就需要另外一種符號,中括號就出現(xiàn)了。

        對比:對比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,哪種算式書寫更簡潔?(綜合算式)是呀,這就是人們?yōu)槭裁窗l(fā)明中括號了,它既能改變運算順序,同時可以使我們的書寫更加簡潔。

        4. 引申

        你會用中括號嗎?來試一試吧。先填空,再列綜合算式計算

        交流:為什么要在這里加上一個中括號?

        5. 解決問題

        看來,同學們已經會運用中括號列出綜合算式了,那接下來的幾道問題應該都難不住大家。

        (1)航模組有男生8人,女生4人。美術組人數(shù)是航模組的2倍。合唱組有72人。合唱組人數(shù)是美術組的幾倍?(列綜合算式解答)

        (2)小明包了18個包子,小剛包的個數(shù)是小明的2倍,小潔包的比小明與小剛的和還多6個,小美包了20個包子。小潔包的個數(shù)是小美的幾倍?(列綜合算式解答)

        6. 拓展

        老師這里還有幾道題,你能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嗎?和同桌說一說吧。

        這個對于大家都是小菜了,那咱們加大點兒難度。

        象老師這樣說

        180÷4+2 ×3,我們可以說180與4的商加上2與3的積,和是多少?

        180÷(4+2)×3,這道算式可以怎么說呢?

        (180÷4+2)×3

        180÷[(4+2)×3]

        還是這四道算式,如果編成應用題,又可能是什么樣的應用題呢?這個留作大家課后思考。

        四、梳理總結

        同學們,通過這節(jié)課的學習,你有哪些收獲?

        括號是一種運算符號,它的作用在于表明運算的順序.小括號“( )”是17世紀荷蘭數(shù)學家吉拉特開始使用的.之前法國數(shù)學家韋達使用過中括號“[ ]”。改變運算順序的除了以前學習的小括號,今天學習的中括號,還可能有什么?大括號?同學們很善于聯(lián)想。象這個就是大括號,你覺得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?

        是的,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,只要我們善于思考,敢于聯(lián)想,會發(fā)現(xiàn)更多知識間的奧秘。

        課堂檢測

        72÷[960÷(245-165)]

        (960÷40-10)÷2

        小軍從家到少年宮走了14分鐘。用同樣的速度,他從家到學校要走多少分鐘?
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二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.掌握多位數(shù)的大小比較方法,能正確比較多位數(shù)的大小。

        2.掌握整萬數(shù)和整億數(shù)改寫成用“萬”或“億”作單位的方法,能正確地進行改寫。

        3.培養(yǎng)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,滲透優(yōu)化的數(shù)學思想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掌握多位數(shù)的大小比較方法和改寫的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靈活運用知識解決數(shù)學問題。

        教學準備:課件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談話引入

        1.課件出示下列兩個數(shù):

        400000 4000000

        (1)提問:你能讀出這兩個數(shù)嗎?分別讓學生讀一讀。

        (2)解決問題:十萬位上的“4”表示什么?百萬位上的“4”又表示什么?

        師:為什么同樣的數(shù)字“4”,在不同的數(shù)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樣的?

        啟發(fā)學生思考,并明確:不同數(shù)位上的數(shù)表示不同的意義。

        (3)比一比,這兩個數(shù)哪個大哪個小?指名回答。

        2.在○里填上“>”“<”或“=”。

        988○1000 765○489 566○581

        反饋時讓學生說說比較萬以內數(shù)的大小的方法。

        3.導入:剛才,我們對于萬以內數(shù)的大小的比較方法進行了回顧,下面我們來看一看,這種方法對萬以上的多位數(shù)是否也適用?這就是這節(jié)課要學習的內容。(板書課題)

        二、交流共享

        1.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題5。

        讓學生觀察表格,說一說,這三年出版社圖書的種類各是多少?

        指名讀一讀,得出信息。

        2.獨立思考,完成排序。

        提問:這三年出版的圖書數(shù)量各不相同,哪一年出版的種類多?哪一年出版的種類少?請同學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。

       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比較和排序。教師巡視,進行個別指導。

        3.小組交流。

        師:請同學們把自己比較的方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,看看小組內同學之間有沒有不同的比較方法,誰的方法更加簡便。

       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。教師巡視,參與個別小組交流,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。

        4.組織全班交流匯報。

       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比較方法,如果沒有,教師可以進行必要引導。

        方法一:370000>300000>250000

        提問:你是怎么想的?

        引導學生得出:先看三個數(shù)的位數(shù)是否相同,三個數(shù)都是六位數(shù);再比較位,位大的數(shù)就大。

        追問:如果位相同,又該怎么比呢?

        生答:就比較第二位,第二位大的數(shù)就大……

        方法二:250000=25萬,300000=30萬,370000=37萬,37>30>25,37萬>30萬>25萬

        5.數(shù)的改寫。

        (1)引導學生關注數(shù)的改寫過程。

        提問:第二種方法可行嗎?在比較這三個數(shù)的大小時,要先做什么?(將三個數(shù)改寫成用“萬”作單位的數(shù))

        追問:什么樣的數(shù)可以改寫成用“萬”作單位的數(shù)呢?

        (2)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兩種比較方法,提問:兩種比較的方法相同嗎?哪一種方法更簡便?

       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,領悟到:將這三個數(shù)先改寫成用“萬”作單位后再比較更簡便。

        (3)小組討論:怎樣將一個整萬或整億的數(shù)改寫成用“萬”或“億”作單位?

        組織交流匯報:把一個整萬的數(shù)改寫成用“萬”作單位的數(shù),只要把這個數(shù)末尾的4個0去掉,在后面加上一個“萬”字;把一個整億的數(shù)改寫成用“億”作單位的數(shù),只要把這個數(shù)末尾的8個0去掉,在后面加上一個“億”字。

        (4)即時練習。

        課件出示題目:你能先把這三年各類圖書的總印數(shù)改寫成用“億”作單位的數(shù),再把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?

        6300000000=( )億

        7000000000=( )億

        7700000000=( )億

        ( )億>( )億>( )億

        (5)小結:在日常生活中,為了方便,常常把整萬或整億的數(shù)改寫成用“萬”或“億”作單位的數(shù)。

        三、反饋完善

        1.完成教材第21頁“練一練”第1題。

        先組織學生對這幾個數(shù)進行分級,再讀一讀,最后再在教材上進行改寫。

        2.完成教材第21頁“練一練”第2題。

        先比較大小,再說說大小比較的方法。

        3.完成教材第23頁“練習四”第1~4題。

        學生獨立完成后,組織講評、訂正。

        四、反思總結

        通過本課的學習,你有什么收獲? 還有哪些疑問?
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三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通過解決問題,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。

        2、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出示課題

        1、你對方程是怎樣認識的?既然同學們已經理解了方程的意義,下面我們就來應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。

        二、重點練習:

        1、第102頁第1題

        填一填:

        (1)成人腳的長度是身高的1/7,如果一個成人的身高為a米,那么他的腳長大約是()米。

        (2)看圖:左圖是由等邊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,它的周長是()。

        (3)蘋果和梨的單價分別每千克4元和3元,買x千克的蘋果和y千克的梨,共需()元。

        2、第102頁第2題

        看圖選方程。學生填在書上。

        說出你的理由。

        3、第102頁第3題

        說出“?”等于多少?

        選兩題說出你是怎么想的?

        4、第103頁第4題

        5、第103頁第5題、第6題

        說出你是根據什么等量關系列出的方程。

        三、思考題。

        103頁第7題。

       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:

        小組匯報:

        第(1)題,兩只小熊表演節(jié)目有4+2=6(條)腿著地;三只小熊表演節(jié)目有4+2×2=8(條)腿著地;四只小熊表演節(jié)目有4+2×3=10(條)腿著地;每多一只小熊,著地的腿就多2條,n只小熊表演節(jié)目有4+2(n-1)條腿著地.

        第(2)題,請同學們分組討論:

        怎樣列出方程?

        小組匯報:

        4+2(n-1)=26

        請同學們嘗試解出方程,求出方程的解。

        四、總結
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四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.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,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了解。

        2.培養(yǎng)學生學習數(shù)學的興趣。

        3.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(shù)學。

        教學重難點:認識算盤、計算器,計算器的使用。

        教學關鍵:能夠自學了解算盤與計算器的使用方法。

        教具準備:算盤、計算器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課前參與: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,準備一下,把你所認識的計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紹給大家。

        一、計算工具的歷史

        (一)課前參與反饋(學生介紹計算工具)

        前面我們了解了數(shù)是怎樣產生的,隨著數(shù)的產生,就會出現(xiàn)數(shù)的計算,為了計算方便,人們發(fā)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,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,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計算工具?

        學生發(fā)言。

        (二)老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補充介紹計算工具的發(fā)展歷史

       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,古代中國人發(fā)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。在大約六、七百年前,中國人發(fā)明了更為方便的算盤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許多人認為算盤是最早的數(shù)字計算機,而珠算口訣則是最早的體系化的算法。

        計算尺的出現(xiàn),開創(chuàng)了模擬計算的先河。從岡特開始,人們發(fā)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。直到20世紀中葉,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。

        從17世紀到19世紀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里,一批杰出的科學家相繼進行了機械式計算機的研制,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、萊布尼茨和巴貝奇。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,但是其中體現(xiàn)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(xiàn)代計算機。

        最古老的計算工具:算籌

       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(xiàn)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。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(shù)字,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(shù),從而進行加、減、乘、除、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(shù)計算。負數(shù)出現(xiàn)后,算籌分紅黑兩種,紅籌表示正數(shù),黑籌表示負數(shù)。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,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。

        中國人發(fā)明算盤

       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(fā)展,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(shù)學問題時,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。于是在大約六、七百年前,中國人發(fā)明了算盤,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(shù)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,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(shù)字計算機。

       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制的,算珠也是木制的。后來發(fā)展到用銅等金屬制作算盤。高檔的算盤用玉制作。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,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。的算盤有幾米長,最小的只有幾厘米。

       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。時至今日,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于計算器。

        算盤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動,可以使計算者直觀的看到加減乘除的運算過程。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與橫檔的碰撞發(fā)出的有節(jié)奏的聲音,形成一首美妙的“計算進行曲”。計算者從聲音中體會到計算的愉快。這些愉快的感覺反映到俗語中,“三下五去二”、“管它三七二十一”,“劈里拍拉的算賬”。

        利用算盤進行計算時,不僅要用手指不斷的撥動算珠,還要用眼睛看數(shù),同時要不停的動腦筋。這是非常典型的手腦并用,對提高智力,開發(fā)右腦是一種好方法。有學者指出,學珠算練手指是開發(fā)智力的有效途徑。

        由于用算盤計算有這么多的優(yōu)點,所以這個在中國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計算工具,現(xiàn)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廣泛應用。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,珠算技術的傳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視。日本的小學生把讀書、寫字、打算盤列為三大基本功,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處于地位。日本全國的算盤學校高達35,000所。韓國的珠算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(fā)展。

        即使遠在南美洲的巴西,也成立了珠算聯(lián)盟,每年進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賽。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國珠算支部,美國有珠算教育中心,有1,000多所學校接受珠算教育,算盤正成為美國的一種數(shù)學教學工具。

        計算機

       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,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──埃尼阿克(eniac)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,計算機不斷更新。目前,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十萬億次。計算機的大小也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,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大約有一間房間那么大,現(xiàn)在有臺式電腦、筆記本電腦,還有掌上電腦。

        計算機發(fā)展史:

        ■ 1946年發(fā)生了人類歷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人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。

        ■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末和50年代初獲得重大發(fā)展。

        ■第二代電計算機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間問世以晶體管代替電子管并增加浮點運算。

        ■ 1964年ibm360系統(tǒng)問世它成為使用集成電路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。

        ■使用超大規(guī)模集成電路的第四代計算機。

        ■第五代電子計算機被稱為智能計算機。

        ■模仿人類大腦功能的神經計算機已經開發(fā)成功它標志著電子計算機的發(fā)展進入第六代。

        二、算盤和計算器的認識與使用

        1.算盤。

        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的計算工具,其中算盤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,現(xiàn)在在許多地方還能見到。你認識算盤嗎?對算盤有哪些了解?

        (1)算盤各部分名稱

        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,梁上鉆孔鑲上小棍數(shù)根,稱為檔。每根上穿一串珠子,叫算盤子兒或算珠。

       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,每顆代表五;五顆在橫梁下,每顆代表一。計算時按規(guī)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。

        在撥數(shù)時要先定好數(shù)位,規(guī)定哪檔是個位,然后再撥數(shù)。(規(guī)定從右往左數(shù)第三檔為個位)

        撥出一個數(shù),說一說這表示多少?

        (2)兩種不同的算盤:

        出示兩種不同的算盤(書23頁圖):

        觀察有什么不同。

        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,上面有兩顆珠子,每顆代表5。

        后來算盤發(fā)展到日本,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,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。

        原因是:原來是中國采用的是16進制,滿15進1,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;進入日本后,采用的是十進制,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。

        (3)算盤的兩種功能:計算和計數(shù)

        2.計算器。

        (1)計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廣泛,你認識計算器嗎?

        出示一個計算器,你能說說每個鍵的功能嗎?

        顯示屏、時間鍵、日期鍵、清除鍵、開關及清除屏鍵、存儲運算鍵、括號鍵、數(shù)字鍵、運算符號鍵、等號鍵等。

        (2)讓學生看課本自學,邊看自己的計算器邊看書,然后小組交流。

        (3)計算器的使用與算盤相比有什么優(yōu)勢?

        (4)全班看計算器,師生對口令。

        三、總結

        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,通過使用計算器,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?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,該如何使用,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(fā)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。

        四、作業(yè):

        1.繼續(xù)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。(有興趣的同學,如果能根據計算工具的發(fā)展史將其羅列就更好了。)

        2.了解計算器的其他功能。

        人教版小學數(shù)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篇五

        教學內容:

       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(shù)學上冊《溫度》(87~88頁)

        教材分析:

        教材創(chuàng)設溫度的情境,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,來幫助理解正負數(shù)的意義。溫度計直觀顯現(xiàn),就相當于一個豎直擺放的數(shù)軸,學生可比較容易的觀察到零上與零下溫度或正負數(shù)之間的差異。

        學情分析:

        學生經常從實際生活、電視中接觸溫度,對溫度不陌生,容易掌握,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零上與零下的區(qū)別,在實際中怎樣表示溫度以及零下溫度的比較有一些難度。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使學生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(shù)的表達方法,感受引入負數(shù)的必要性,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,并會正確讀寫。

        2、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看一看、比一比、說一說、連一連、排一排等活動培養(yǎng)學生的觀察能力,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,培養(yǎng)學生的合作意識,使學生掌握比較兩個零下溫度高低的方法。

        3、通過小播報員等活動,使學生了解冬季我國南北方氣溫存在著較大差異。讓學生在數(shù)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,感受數(shù)學與現(xiàn)實生活的緊密聯(lián)系,培養(yǎng)學生學習數(shù)學的興趣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(shù)的表達法,感受引入負數(shù)的必要性,會正確讀寫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。

        資源利用:

        電子白板課件 溫度計 溫度計示意圖 一杯冰水 一杯溫水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 創(chuàng)設情景,引入新知。

        1.首先,大家聽老師描述兩幅情景,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浮現(xiàn)這兩種情景,聽完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?

        情景一: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,知了不停地在樹上吵著,盡管街上的行人撐著太陽傘,盡管人們已經穿的短袖、短褲,盡管人們嘴里還吃著冰淇淋,可是額頭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著。

        情景二:寒風呼嘯、雪花漫天飛舞,人們穿上了棉襖大衣,戴上了棉帽手套,還圍上了厚實的圍巾,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緊縮著脖子,瑟瑟發(fā)抖。

        2.指名說感受。

        3.引入課題:冷和熱就是溫度在發(fā)生變化,這節(jié)課我們就來學習——溫度

        (板書課題)。

        二、探究新知

        (一) 溫度的表示方法

        1.聽一段視頻播報,明確要求:用彩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西安、新疆這兩地的氣溫。

        2.播報:西安8℃至13 ℃;新疆-4℃至5℃。

        3.教師巡視梳理學生的表示方法。

        4.展示、交流、比較幾種表示方法,優(yōu)化得出“+、-”。

        ①這個“-”在這里表示什么?(表示零下的溫度)

        師引導生觀察比較得出,用一個正負號就把零上和零下這兩種相反

        意思表達來,這就是數(shù)學所特有的簡潔美!

        ②這里的“-”不是減號,叫負號,讀作:零下1攝氏度或者負1攝氏度。那零上9攝氏度該怎么表示?(在5℃前寫+號)這個+號在這里叫做正號,它表示什么意思?

        板書:+5℃ -4℃ 正號 負號

        ③通常的5℃前面寫不寫“+”?

        歸納出:正數(shù)前面的“+”可以省略,但負數(shù)前面的“-”不能省略。

        談談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溫度?

        (1)冰箱門溫度顯示 ,認識溫度單位:攝氏度 ℃

        攝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,用符號“℃”表示。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·攝爾修斯提出來的。后人為了紀念他,用他的名字第一個字母“c”來表示。

        (2)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~37℃之間(腋窩),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(fā)熱,38℃以下是低熱,39℃以上是高熱。39℃以上就有危險了。

        認識溫度計

        人們是利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的呢?(溫度計)

        小小的溫度計竟能知冷知熱,簡直太神奇了,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?(想)

        (1)各種溫度計,讓生了解不同樣式的溫度計。(課件出示)

        (2)投影出示常用的測量室溫的溫度計,讓學生仔細觀察,在溫度計上都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?

        (3)指名匯報

        ①溫度的單位℃ ②紅色液柱,會升高下降

        ③中間有個0刻度,上面是零上溫度,下面是零下溫度

        ④1小格就是1℃

        ⑤老師簡介℉: 華氏度是1714年由德國人華倫海特制定的。華氏度和攝氏度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。

        (二) 練習讀寫溫度

        1.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。(出示課件)15℃、0℃、-15℃

        2.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?(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現(xiàn)三個溫度計。)

        指名依次先說出并寫出三個溫度計上所示的溫度。

        隨機比較這三個溫度,說說誰、誰最低。

        (三)感知溫度

        1.出示溫度計示意圖

        (1)指名讓生分別讀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讀數(shù)。

        (2)通過閉著眼睛試著說溫度計上的讀數(shù)這一活動,讓生初步在頭腦中建立溫度計模型。

        (3)教師給出以下溫度,以0℃為基準,讓生用手比劃是零上溫度↑或零下溫度↓。

        8℃ -5℃ 15℃ -15℃ -20℃

        2.測溫度

        (1)出示兩個杯子:一杯溫水,一杯冰水混合物。

        (2)先估計它們的溫度,再用兩個溫度計同時測量兩杯水的溫度。

        3.認識0℃

        (1)問一名學生:你今天帶了幾支鋼筆?(0支)

        0什么意思?(表示沒有)

        那么0℃表示沒有溫度嗎?

        (2)指名談談對0℃的認識。

        (3)小結: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,任何物體都有溫度。0攝氏度只是溫度中的一個值,也是天氣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點,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點。大于0度,冰開始融化為水,小于0度,水開始結冰。

        科學家把標準大氣壓下,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位0℃,讀作:0攝氏度。沸水的溫度定為100℃。

        4.用線把對應的溫度連起來。(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)

        零上12攝氏度 零下10攝氏度 零攝氏度 零下16攝氏度

        -10℃ +12℃ -16℃ 0℃

        (1)先讓生讀出第一行的溫度。

        (2)指名匯報連線。

        5. 讀溫度,使學生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。

        大家剛才表現(xiàn)的都很棒,為了獎勵大家,老師決定帶大家到哈爾濱市的冰雪節(jié)看看。(課件出示)

        哇!大家都為冰雕世界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感到震撼!

        (1)那一天哈爾濱市的氣溫是多少呢?其他城市氣溫又如何呢?請看屏幕。

        這是老師收集到的那一天幾個主要城市的溫度,誰能當一下播報員,把這天的天氣情況向全班同學播報出來?(國家地圖)

        (2)讓學生當小播報員播報。(利用白板的探照燈功能)

        (3)通過比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氣溫,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。

        三、鞏固練習

        1.估一估

        (1)出示我們當?shù)貛追煌竟?jié)的圖片,與合適的溫度連線。使學生知道我們當?shù)夭煌竟?jié)的氣溫情況。(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連線)

       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襖棉鞋(冰雪)

        -8℃ 36℃ 19℃

        2.比較-5℃與-20℃兩個溫度的高低。(出示教材88頁練一練一的情境圖)

        指名交流匯報。

        3.下表是天氣預報給出的我國部分城市某日的氣溫。(課件出示)

        (1)北京與沈陽哪個城市溫度高?

        (2)把這5個城市的氣溫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。(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讓學生排列)

        < < < <

        四、拓展延伸

        指著板書:新疆氣溫5℃,最低氣溫-4℃,它的溫差是多少?

        (1)借助溫度計示意圖,讓同桌討論。(2)交流匯報。(3)歸納方法。

        五、課堂小結

        你本節(jié)課有哪些收獲?還有哪些困惑?

        小結:生活中處處有數(shù)學,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,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(shù)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。

        六、作業(yè)布置

        1.課后查資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體的溫度。

        (如:月球表面的溫度、太陽表面的溫度、一些金屬的熔化溫度等)

        2.生活中除了有的溫度帶有“-”號,你還見過帶“-”的數(shù)嗎?

        搜集一些下節(jié)課交流。

        【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angqiulvshi.cn/zuowen/2194921.html】

        全文閱讀已結束,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

        下載此文檔